【背景事件】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网络募捐、微公益等募捐形式的便捷性,可以快速帮助到有急切需要的人,而网络的虚拟性与开放性无法保障募捐信息的真实性,使得诈捐、骗捐事件层出不穷。
2017年12月底,由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“分贝筹”平台发起推出的“同一天出生的你”众筹项目刷屏朋友圈。“同一天出生的你”项目设计巧妙,输入自己的生日信息后,系统会出现一位与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儿童。此时,网页会鼓励网友向这位贫困儿童捐款1元。该创意众筹的形式,引发了不少人参与。但随后,有人质疑该活动涉嫌诈捐。有网友发现,这些小朋友的资料互相矛盾,有的生日日期不存在,有的生日有好几个,甚至大多数小朋友的理想都一模一样。根据不完全统计,这样的信息错误至少有6处,深圳“同一天生日”网络募捐事件涉嫌违反慈善法有关规定。
而类似事件已经不是个案。2016年底,“罗一笑事件”被朋友圈刷屏,剧情不断出现反转,与作者罗尔同在深圳女报的知情人爆料罗尔家底深厚,此事背后有营销。2013年4月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.0级地震募捐事件。中国红十字会收到的芦山地震捐款仅为14万余元,收到更多的是网民的"滚"字,像是蝴蝶效应一般,中国慈善危机愈发严重。2011年,新浪微博认证身份为“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”的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引起社会的巨大关注和争议,该事件发生后,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,中国慈善出现信任危机。
【综合分析】
类似网络募捐案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:人们对公益失去信心,加速了社会生态的恶化,透支了社会信用,同时抬高了道德行为的成本,更是对法律的一种践踏。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网络募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如何让网络募捐真正发挥其公益作用?
网络募捐的优势:相比传统的线下募捐,网络募捐优势在于其门槛低、传播快、影响大、互动强、效率高,以更快更高效的方式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。
网络募捐的劣势: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73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虽然47.4%的受访者曾网络平台参与过捐款,但仅28.5%的受访者信任网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,62.4%的受访者担忧在网络募捐中存在诈捐、骗捐的潜在风险。
基于互联网+公益模式的利弊,为了重拾人们对慈善的信任,引导纯正的社会风气,应采取如下的措施:
第一,法律保障。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为核心,严格专业机构对互联网信息平台的评审,明确相关资格,细化操作方式。
第二,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。依据《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》和《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》,一方面控制虚假募捐的状况,另一方面加强人们对虚假信息的甄别能力。
第三,互联网自身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。针对一些个人的网络求助行为,信息平台应加强信息审查甄别、并设置救助上限。
第四,就公众来讲,一方面,认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,强化公民意识,多学习一些甄别真假信息的技巧与能力;另一方面,客观理智的对待网络募捐问题,不发表偏激言论,不跟风一边倒,多一份同理心,多一份理智思考。